-
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 Guanwu National Forest Recreation Area
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景點介紹 觀霧 Guanwu National Forest Recreation Area 位於新竹縣五峰鄉與苗栗縣泰安鄉交界,境內經常瀰漫雲海、霧氣,又稱為「雲的故鄉」。沿著新竹縣竹東鎮往五峰鄉方向進入,沿途風景優美景色迷人,可觀看忽遠忽近、飄浮不定的雲海展現出大自然的壯觀。觀霧遊憩區的海拔高約1,800公尺,是觀賞大霸尖山的最佳起點與必經之處。目前新竹林管處將此規劃為森林遊樂區,建有多條森林步道,可通往樹齡2000多歲的檜山神木、巨木林、瀑布等處,還可觀賞日…
-
峨眉湖 Emei Lake
峨眉湖景點介紹 峨眉湖 Emei Lake 又名大埔水庫,建於民國49年(西元1960年),儲水面積135公頃,地處峨眉鄉境為一灌溉為主之水庫,峨眉湖景致優美,青山綠水相互輝映,波光倒影相映成趣,湖中小島詩情禪意洋溢其間,置身其中,有如人間仙境。湖岸有約3,500公尺的環型步道,可由富興國小經細茅埔吊橋逆時鐘而行,現有環形自行車道,可供民眾騎自行車遊覽。 「環湖步道」自從列入獅頭山國家風景區後,獅山管理站先後於峨眉湖畔構築多條步道,每條步道均極富特色。不僅可更接近峨眉湖水岸,更可看清楚峨眉湖水中…
-
十八尖山 Eighteen Peaks (Shibajian) Mountain
十八尖山景點介紹 十八尖山 Eighteen Peaks (Shibajian) Mountain 自新竹縣北郊迤邐而南,是日治時代所開闢的「森林公園」,略呈「新月形」,蜿蜒約7、8里,恰好環抱新竹市東、南郊。這十八尖山的得名,據云確有18個山頭。最高處是131.79公尺,最低處為50公尺,平均坡度為40%。 由於十八尖山沿途遍山茂林,瀝青路面平整,花卉飄香,行進於林蔭道上,空氣清新沁人,已成為新竹市民運動休閒的必經路線之一,近年來市府為了讓市民能夠安心地運動,因此,每天凌晨至上午八點間禁止車輛…
-
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 17 Kilometers Coastline Scenic Area
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景點介紹 新竹市的海岸線北起南寮里,南至南港,長約十七公里 17 Kilometers Coastline Scenic Area,遊憩景點包括南寮休閒碼頭、看海公園、海天一線觀景區、港南運河、紅樹林公園、風情海岸、海山漁港觀海台、南港賞鳥區、旅遊服務中心等景點,提供多元化、多面向的美食、美景、遊憩、運動及文化巡禮等休閒功能,成為全臺灣知名的觀光休閒基地。 港南濱海風景區港南運河自北向南穿越港南濱海風景區,東側緊鄰風景區內各設施;西側與觀光帶自行車道相鄰。另有四座中國式拱橋跨越…
-
竹塹城迎曦門 Yin Hsi East Gate
竹塹城迎曦門 新竹古名竹塹 Yin Hsi East Gate,於西元1733年淡水同知徐治民以莿竹環植為城,1826年,竹塹士紳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獲准,重新勘定 地基,於1827年興工,築造周圍為八百六十丈,高度一丈五尺、深度一丈六尺的磚石造城牆,並建立四座城樓,東門為迎曦門、西門為挹爽門、南門為歌薰門、北門為拱辰門,日治之後因為實施都市街道改正,於1902年拆掉城牆與城樓,只存東門迎曦門。 迎曦門城樓下段稱為城座,以條形花崗石石塊疊砌而成,城門洞為圓拱形,是城市的出入口;上層城樓原為木…
-
青草湖 Green Grass Lake
青草湖景點介紹 「青草湖」Green Grass Lake,距新竹市區4公里,湖水水源來自客雅溪,建於民國45年(西元1956年),具有觀光及灌溉多種功能。青草湖的山光水色,是吸引觀光客的主要賣點,奈何因水庫淤積、颱風破壞、上游濫建等原因,導致遊客止步;近年市府再行整治,再度成為民眾假日聚集的好去處。環湖公路經過水壩後左側有一上坡岔路,是通往古奇峰與科學園區的捷徑。湖的一旁是靈隱寺,寺內環境清幽,還保存有許多日治時代留下的石燈石柱。
-
新竹城隍廟 Hsinchu City God Temple
新竹城隍廟景點介紹 城隍 Hsinchu City God Temple 為專門掌管陰間與陽間賞罰善惡的神明,因此城隍廟的佈置猶如古代的衙門。創建於清乾隆13年(西元1748年),其廟宇規模在當時是全臺之最,廟埕的市集小吃攤,成為新竹特色之一。 據史載,清光緒17(西元1891年),全臺官民在此舉辦護國祐民怯除災厄祈禱醮法會,晉封為新竹都城隍,為臺澎地區唯一的省級城隍廟,又因顯靈禦匪有功,光緒皇帝頒賜「金門保障」匾額,其後陸續獲歷代皇帝封贈,成為全臺官位最高的城隍爺。 城隍廟歷經…
-
大甲鎮瀾宮 Dajia Zhenlan Temple
大甲鎮瀾宮據說是清雍正8年(西元1730年)自湄洲天后祖廟恭請媽祖神像來臺。後因香火鼎盛,於雍正10年(西元1732年),在臺中市大甲區大甲里興建小祠,直到乾隆35(西元1770年)改建小廟為「天后宮」,乾隆52年(西元1778年)重建,才被載於臺灣淡水廳水獻中。往後由大甲士紳屢次發起重建並改為「鎮瀾宮」。每年農曆三月初「遶境進香」場面浩大,追隨的信眾無數,各地廟宇均有迎媽祖的慶祝活動。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進香相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主要是為了要增添神像的靈氣。每次進香的人數之龐大,規模之壯觀,仍是…
-
白沙灣海水浴場
白沙灣海水浴場景點介紹 沿著北部濱海公路兜風,一定會發現這塊適合賞海景、吹海風的白色沙灘,綿延一公里的貝殼白沙,在碧海藍天的映照下,令人心曠神怡。自日治時代起就有「臺灣鎌倉」美稱的白沙灣海水浴場,是由富貴角及麟山鼻合抱而成的半月形天然海灣,向來以「沙白水清」聞名。來到這裡的遊客,除了享受踏在貝殼沙上腳底的細緻感受,還有各式各樣的水上活動可以參與,游泳、釣魚、帆船、潛水、玩風浪板,都是夏日最受歡迎的活動,沙灘旁小丘還是滑翔翼活動的良好場所。 每到夏日,遊客自四方蜂擁而至,紅男綠女將海灘點綴的熱鬧非…
-
石門洞
石門洞景點介紹 矗立在濱海公路臺2省道上的石門洞,是石門區的顯著地標,也因此而得名。 1.地質奇觀:石門地形,在地形學上正式名稱為「海蝕拱門」,也就是由海水侵蝕而成的拱門。百萬年前大屯火山群噴發,堆積了厚厚的火山碎屑和熔岩,往後被豪雨沖刷,在海岸邊重新堆積出一層層的岩層,形成一個小山頭,再經地層擠壓,裂出垂直的「節理」,也就是裂縫,加以東北季風與夏季頻繁來襲的颱風,掀起一陣陣高漲的浪潮,賦予浪花強勁的侵蝕能量,海水沿著節理和層面長年拍打侵蝕,岩層一塊塊崩落海中,日積月累,便由最初的海蝕溝成為海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