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九人座包車一日遊行程
包車旅遊行程
新竹九人座包車一日遊行程-旅遊路線
新竹火車站→迎曦門(東門城) →新竹州圖書館→護城河→新竹市立美術館→隆恩圳→辛志平校長故居
新竹火車站→新竹市立動物園→青青草原
新竹九人座包車一日遊行程-景點資訊
新竹火車站
- 位置:新竹市中華路二段445號
- 電話:03-5237441
- 開放時間:平日6:00~24:00
1886年台灣巡撫劉銘傳基於海防、開發與運輸之需要,經於1887年向清廷奏准建設台灣鐵路。 1893年基隆-新竹鐵路竣工,新竹票房(車站)設立於枕頭山腳下。明治初期,日鐵道隊有鑒於清朝期間所建造的鐵路蜿蜒蛇行,開始修改舊有的路線,新建的車站稱為新竹停車場,是一處簡易的日本瓦木造車站。1908年新的鐵路通車,新的車站(新竹驛)於1913年完工,即今日所見新竹火車站。
新竹火車站位於新竹市中華路上,是全台唯一沒有招牌的火車站,建築樣式融合了西方建築特色, 加上陡斜的複折式屋頂與老虎窗,同時在柱體,牆壁轉角與開口部四周等結構應力集中的地方, 加強石造的結實感,使得整體建築物呈現繁複卻不失莊重,嚴肅卻又不失親和的建築風味來。設計者的巧思,使火車站成為新竹的門戶與都市的地標,並於民國87年獲列為國定古蹟。
新竹車站每日4萬人次進出,是全台現役車站歷史最悠久,蘊含市民共同記憶,107年新竹市政府經由新竹車站景觀工程改善車站前交通,並打造可容納1500人的行人徒步區、透光風雨走廊等人本空間,讓旅客步出車站大廳,對新竹市留下美好第一印象。
迎曦門(東門城)
- 位置:位於新竹市中正路、東門街等9條街交叉圓環處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新竹古名竹塹,於西元1733淡水同知徐治民以莿竹圜植為城,1826年,竹塹士紳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獲准,重新堪定地基,於1827年興工,築造周圍為八百六十丈,高度一丈五尺、深度一丈六尺的磚石造城牆,並建立四座城樓,東門為迎曦門、西門為挹爽門、南門為歌薰門、北門為拱辰門,日據之後因為實施都市街道改正,於1902年拆掉城牆與城樓,只存東門迎曦門。
迎曦門城樓下段稱為城座,以條形花崗石石塊疊砌而成,城門洞為圓拱形,是城市的出入口;上層城樓原為木構造建築,現已改為混泥土造,城樓結構共二十四根立柱,屋頂部分為歇山重簷式構造,屋脊的起翹短而有力,以顯示威武的氣氛,城門前豎有石碑一座,為竹塹築成歷史的紀錄,城門前的廣場又稱「新竹之心」,為一個結合傳統與現代科技的市民廣場,是新竹文化的象徵地標。
[船首石]
新竹市東門城廣場美化工程施工過程中,於1999年4月10日下午三時,意外發現護城河地下構造物。清代橋墩中間段之橋墩兩端,雖然被部分混凝土覆蓋,仍隱約可見一縱一橫的砌疊法,石塊呈四十五度斜切的方式砌疊,會合如同雙尖形船首狀,是目前台灣僅見的依傳統工法建構的石材橋墩。
這種橋墩唐代稱為「分水金剛雁翅」,顧名思義是採用尖狀橋墩分殺水勢,防止沖擊。「犬牙相錯」的砌法,格外堅固,兩側雙尖的橋墩,有如浮橋撐持橋樑,如雁翅展翼。
東門護城河上的橋樑,在清代寬僅五尺(約150公分),約在1910年至1920年時,由於「市區改正」推行,擴充橋面,原有船形尖端載力不足,在清代橋墩上設「石棺狀」之「鎮城石」,形式可能是日治時代盛行的裝飾收線手法。 東門護城河橋墩遺址含括了清代、日治與戰後興築的構造物,簡潔明白的交代了近三百年來的歷史與時空變化。
新竹州圖書館
- 位置:新竹市文化街8號
早新竹州圖書館前身是「新竹街圖書館」,為了紀念1923年日本大正天皇東宮太子裕仁訪問新竹而籌款興建,1925年完成,改為「新竹州圖書館」,台灣光復後由新竹市政府接收,定名為新竹市立圖書館,後又改為「新竹縣立圖書館」作為圖書館使用,民國73年由新光集團取得產權。經過公、私協力保存文化資產的努力之下,109年9月修復完成後的新竹州圖重新開放,配合台灣設計展和110年台灣燈會,展開為期半年的策展活動,展覽結束後已交還新光集團做後續利用規劃。
圖書館是一棟洋式建築物,外觀簡潔俐落,立面上的柱子以刻意加強裝飾的磚形條紋,讓建築物顯的穩重,上層則採退縮方式留出陽台,陽台上設計短的梭柱支撐屋樑,使得屋頂變得輕盈,更增添下層立面穩固的對比感。入口處突出的門廊空間,加寬的門柱與上層的中央雙柱,塑造強烈的入口意象。立面上強化的立體柱,配合開窗的虛實變化給人強烈的厚實感。
護城河
- 位置:新竹市區林森路經東門城至世界街口
護城河位於市中心地帶,毗鄰火車站前廣場結合東門城,由點連線成面,為市中心具親水性之休憩區。105年於中央路、世界街段引地下水進河道、栽種水生植物,增加無障礙坡道並設置錯落於河中間的飛石及開放式的圓形藝文舞台等,增添城市中「水與綠」的空間。109年則以「修舊如舊」精神,翻新林森路至中央路段的護城河岸的老舊設施,包括周邊河道、植栽、步道與照明設施改善。
新竹市美術館
- 位置:新竹市東區中央路116號
- 電話:03-5247218
- 開放時間:9:00-17:00(週一及民俗節日休館)
1920年,日本政府改正地方制度,於新竹州新竹郡管轄的新竹街(現新竹市)設置新竹街役場;原街役場設於郡役所內,直至1925年才建成,今日的新竹市美術館於焉誕生。 本館歷經多次轉型:1930年,新竹街升格為新竹市,新竹街役場也更名為「新竹市役所」(類似今日的市政府);1991年成為新竹市戶政事務所,並於2001年公告為市定古蹟。為活化古蹟再利用,2004年起,經新竹市政府3年整修後,於2007年定名為「新竹市美術館暨開拓館」;2016年再經轉型成為當代藝術展覽空間,即現今的「新竹市美術館」,期許為新竹市帶來更多藝術氣息。
新竹市役所是一棟二層樓的磚造建築,四坡式的屋頂,屋頂上有兩個老虎窗。整體建築平面成長方形,入口位於中央,入口處突出拱門形式的門廊,中央上方加上拱心石和穗狀花草環,具有權威的象徵。為了強化其儀典性,設計者在立面上做了三道外圖的牆面,屋頂也隨著變化,遠望有如增加三座塔樓,配合中央的門樓,走近市役所讓人感受一股莊嚴的氣勢。
隆恩圳
- 位置:新竹市沿三民路自民主路至東大路段
新竹市隆恩圳是台灣三大古圳之一,自1718年先人王世傑開墾竹塹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300年間見證了新竹市的發展,是新竹市的生命泉源,曾是許多產業和環境的基礎,但隨著時代變遷,水圳灌溉功能逐漸式微。
過去的隆恩圳將三民路「一分為二」,河道左右的聯通度相當低、居民的生活空間分割、往來受限,107年5月「隆恩圳景觀空間」正式完工,新竹市政府利用古圳水道、沿岸老樹群,分段營造高架綠地、濃密樹林、公園遊戲場,南北向串起中央公園、三民公園、三民國中等,水圳兩側則串起大街小巷,成為770公尺長的超大都市綠廊。
辛志平校長故居
- 位置:新竹市東門街32號
- 電話:03-5220351
-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週一公休) 故居參觀時間:上午9點至下午5點
辛志平校長故居是為紀念前新竹中學辛志平校長的教育事蹟而指定的古蹟。辛志平,廣東羅定縣人,民國34年奉命來台接掌新竹中學。於校長任內,制定「誠、慧、健、毅」四字校訓,手創三大鐵律「不打架、不作弊、不偷竊」–違反者一律退學,以嚴格的體能訓練和勞動服務,培養學生堅忍刻苦的精神;其教育理念為德、智、體、群並重,提倡通才、全人教育,反對以考試領導教學。
辛志平校長畢生清廉簡樸,以身作則,實踐力行。故居為一日式木造宿舍,約建於1920年代,其建築正座北朝南,屋頂形式為「入母屋(歇山)」,外加附屬雨庇簷。屋架為日式小屋組,樑上架設短束以支撐屋頂。牆面為「真壁(柱外露)」,外牆附雨淋板,除玄關及廚房、浴室之一部分外,其他均將地板抬高,下為磚砌柱與基礎。房屋原為新竹中學校長配屬宿舍,辛校長自民國34年來台後,至74年去世前,居住於此40年,大致沿用原有的空間機能,並於庭院栽種果樹花木。故居目前劃為辛校長人物紀念館,開放供民眾參觀使用。
新竹動物園
新竹市立動物園為全台現存最老的動物園,創園於民國25年。為新竹市充滿著歷史記憶重要的休憩地點,走過五十及六十年代動物園的風光歲月,動物園不僅是大新竹乃至桃園、台中地區國小遠足或旅遊的必選之地,直到如今,動物園仍深受每一個世代的小朋友所喜愛,也是情侶們約會的絕佳去處。
因動物保育的國際趨勢使然,動物園必須隨著改變及成長,以符合園內動物的生存利益及市民大眾的期盼,所以新竹動物園除了必須重視遊客的服務品質外,也必須強化動物園創設的四大宗旨:保育、教育、研究及遊憩為目標。改建後的動物園擁有兩大核心目標,首先是以動物生活福祉為優先,除了打造類棲地環境,讓動物生活場域更寬廣,動線設計也以「不打擾動物」為原則;第二,則是讓園區成為最適合親子的「生命教育場域」,新竹市不只有一群快樂的動物,更有一群友善動物的可愛市民。
青青草原
新竹市青青草原位於香山丘陵內,佔地面積約64公頃,青青草原廣大的香山丘陵草原,保有原有牧草區與林相,為新竹市難得之自然山林。鑑於當地自然生態豐富,市府逐進行計畫,並陸續完成停車場、長步道、公廁、生態池、涼亭等等各項基礎公共工程建設。
北台灣最長磨石子溜滑梯
青青草原廣植山櫻花、楓林、油桐步道銜接主要的五大草原,搭配小型生態池與果樹的植栽,提供市民休閒娛樂的大型公園,讓民眾得以放鬆身心至此享受大地的寧謐之美。
青青草原已是新竹市民重要的公園休憩場所。
105年7月青青草原「奔FUN遊憩設施改善工程」正式完工啟用,遊憩設施包括遊戲平台、賞鳥樹屋,以及全長54公尺、「北台灣最長」的磨石子溜滑梯等有趣的戶外設施。後續也在108年11月完成草原與生態池的重整並改善人行步道。青青草原吸引全國大小朋友爭相前來遊玩,每到週末假日總是洋溢的孩童歡樂的笑聲。
資料來源 : 新竹市觀光旅遊網 (hccg.gov.tw)